admin 发表于 2023-6-30 10:43:27

一块糖,害了一个孩子,却惊醒全国无数父母!这10种溺爱孩子的方式,你中招了吗?

冬天的一个晚上,妈妈带着3岁的皮鲁去朋友家串门。
回到家里后,皮鲁突然发现一直攥在手里的那块糖果,不见了!
那块糖果,是妈妈的朋友给的,他家没有这样的糖果,皮鲁着急地哭了起来。
爷爷、奶奶、爸爸、妈妈都来安慰他,并承诺皮鲁,第二天给他买最喜欢的玩具。
但是,皮鲁没有妥协:
“我要!我要!!我一定要!!!”
皮鲁打着滚哭闹,爷爷奶奶、爸爸妈妈看得实在心疼,便带上照明工具,“倾巢”出动,沿着回来的路进行“拉网式”搜寻。
眼看到了午夜12时,糖果还是没有找到,妈妈看到因绝望而死去活来的孩子,终于硬着头皮敲响了朋友家的门……
这是3岁的皮鲁。
经历小小的失望就这样歇斯底里的他,预兆了未来灾难的来临……
皮鲁长大了,想找一个女朋友,但他看上的女孩根本不喜欢他。
他不再打滚哭闹,而是拿起一把刀子,割破了自己的手腕……
在医院里,皮鲁被抢救过来了,但是他却又开始绝食。
父母哭着对他说:
“你想把我们急死?不就是一个女孩吗?人生的路还长着呢,好女孩多的是。”
但是他恨恨地说:
“我就想要她!要她!一定要她!!”
从一块糖果开始,皮鲁就被无休止的温柔满足,直至失去了理性……
皮鲁的故事,是武志红老师在《为什么家会伤人》中的一个小案例。
他用极端、却又近乎真实的情节,为我们揭露了家长溺爱孩子的惨痛代价。
教育专家马卡连柯说:
一切都给孩子,牺牲一切,甚至牺牲自己的幸福,这是父母给孩子的最可怕的礼物。
被溺爱的孩子,是长不大的。
甚至,父母的溺爱,是毁掉孩子人生的催化剂。



你的孩子,是“哑巴孩子”吗?
有一位妈妈曾向我们留言“吐苦水”:
前段时间,她和老公双双遇上出差,一共3天,他们就拜托奶奶帮忙照顾儿子。
可没想到的是,出差的第二天,就出事了。
班主任私聊他们说,孩子的作业写得一塌糊涂,字迹潦草不堪,课本也不带。
对此,孩子的反应很是“云淡风轻”:
“之前都是爸爸妈妈陪我写作业,帮我检查,书包也是他们帮我整理,现在我一个人不会弄。”
这位妈妈的经历,真的太常见了。
作业陪着做,有时候来不及还得帮忙抄;
孩子的书包、书桌,都是妈妈代替收拾整理;
饭桌上为孩子备好一切,恨不得像小时候一样喂他吃;
......
万事包办万事代劳的后果,就是孩子深陷“溺爱陷阱”中,不愿向上爬,也不知如何向上爬。
看过无数个新闻报道,今天这个孩子不会系鞋带,明天那个孩子不会剥虾,这一系列荒唐的背后,其实就是一个冰冷的事实:
溺爱的结局,往往都不得善终。
还看过一个“哑巴孩子”的笑话。
有个孩子5岁了还不会说话,全家人心急如焚。
突然有一天,孩子说话了 :妈,汤咸了!
全家震惊:孩子你会说话啦?
孩子回答:我早就会说话了,可你们为我操办好了一切,我哪还有开口说话的必要?
可笑而又讽刺。

父母的万事包办,竟成为了“哑巴孩子”不开口说话的理由。
我想 “哑巴孩子”一定不只是个笑话。
在世界的某个角落里,在父母的溺爱下,“哑巴孩子”、甚至是“残疾孩子”,都是真实存在的。



溺爱孩子的10大表现你中招了吗?
家长的溺爱,其实就是给孩子的人生埋下引雷。
有时候,我们还感受不到溺爱的恶果,那是因为这颗引雷不是不炸,只是时候未到。
下面是最常见的溺爱孩子的10大表现,它们就像是埋在孩子体内的十大引雷。
希望所有家长,逐一细细对比自查,扪心自问,你为孩子埋下雷了吗?
1. 特殊待遇

即孩子在家中的地位高人一等,处处受到特殊待遇,尤其是吃“独食”的行为。
在家长群中疯传的“一碗面”故事,正是家长对孩子特殊待遇的表现:
每次吃牛肉面时,奶奶都会当着孩子的面,把碗里的牛肉夹给孩子。
有一次,奶奶提前将牛肉夹到了孩子碗里,吃面时,孩子发现奶奶不给自己夹牛肉了,便大吼大叫,还用筷子往奶奶的碗里掏,将全部面掏到了桌上。
而奶奶,也只是叹口气、摇了摇头,把桌上的面夹回自己的碗里。
故事里孩子是自私的,而他自私的根源,正是大人长期给他特殊待遇引起的。
得不到满足的孩子,深陷溺爱中无法自拔,失去了该有的优秀人格。
2. 过分注意
成都电视台著名少儿节目主持人陈岳认为:
孩子在很多家庭都是中心和重心,这样的情形已渗透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:
父母节衣缩食,孩子却锦衣玉食;
父母包揽一切,孩子仅需专注课业;
父母生日常被遗忘,孩子过生定要大办一场;
父母病了随便吃点药,孩子病了全家睡不好……
本来,以家庭以孩子为中心是好事,可全家人事事都围着孩子转、过分注意孩子,就很容易发展成溺爱。
这不仅有可能引起家庭中的矛盾,更有可能将孩子养成自私自利、唯我独尊的性格。
长此以往,孩子长大后,是很难融入社会,甚至会出现心理失衡,在家耀武扬威,在外缩头乌龟。
3. 轻易满足
即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,孩子在这样的成长环境下,他会一度追求物质享受、不懂珍惜。
其实这早已成为中国教育的一种常态,富人的孩子要富养,穷人的孩子也要富养,全民都是“富二代”。
法国教育家卢梭曾说过:
你知道运用什么方法,一定可以使你的孩子成为不幸的人吗?
这个方法就是对他百依百顺。
很多年轻的父母,不愿意将孩子给老一辈爷爷奶奶带,正是因为爷爷奶奶溺爱孩子,对孩子的要求几乎是有求必应。
这让孩子养成各种各样的坏习惯,无形中也破坏了家长在孩子面前的威严。
4. 生活懒散
在生活中懒散的孩子,是容易缺乏上进心和毅力的。
最突出的表现就是,纵容孩子睡懒觉和帮助孩子整理房间。
孩童时代正是培养孩子独立自主能力的最佳时期,家长纵容孩子在生活中懒懒散散、得过且过,非常不利于他的成长。
5. 祈求央告
祈求央告,其实就是允许孩子和自己讲条件。
开篇皮鲁的故事中,家长许诺第二天给皮鲁买最喜欢的玩具,正是祈求央告的表现。
结果如何?昔日里“百试不爽”的讲条件,在社会的大环境下,已经不管用了。
美国儿童心理学家鲁道夫·德雷克斯也曾举例:
一对兄弟,在面对妈妈时,经常胡闹耍赖,弄得妈妈手忙脚乱;而爸爸在家时,他们却非常规矩。
因为兄弟俩很清楚,妈妈是很容易让步的,而爸爸通常都是言出必行,执行决定非常的坚定。
长期生活在讲条件的环境下,孩子终有一天是会对这些条件“免疫”,不断地挑战你的底线,教育的威信也终究会丧失殆尽。

6. 包办代替
包办型溺爱的父母,常常以爱之名摧毁孩子的感受。
一位很有能力的母亲曾经抱怨:
真拿我儿子没办法,小学、初中、高中,能考的就考,没考上的我们都花钱给他找了最好的学校,连大学、研究所都托了关系,之后的工作、房子,还有车子,我们也都帮他准备好了。
可是现在30多岁了,没有主见,没有责任感,在工作上也没有什么长进。以后我退休了该怎么办啊?
这就是,典型的包办型溺爱的后果,孩子成为了“巨婴”,怎么也无法长大。

包办型父母爱保护孩子、帮孩子清除障碍,给孩子创造最好的条件,铺好所有的路。
然而,他们却在父母的层层保护下,永远都无法学会如何应对生活中的挑战,并逐渐失去独立生存的能力。
当他们独自面对生活时,才发现自己毫无能力招架,无所适从。
7. 大惊小怪
老话说,初生牛犊不怕虎。
大多数孩子,在小时候都是天不怕地不怕:
不怕摔跤,因为奔跑更加带劲;
不怕黑暗,因为越黑越适合玩捉迷藏。
可是,随着我们渐渐长大,却变得越来越胆小、越来越爱哭。
这主要,还是家长造成的。
当孩子摔跤时,家长惊呼着“宝宝疼不疼,妈妈好心疼”;
当孩子躲在黑夜里时,家长更是怪叫“宝宝快出来,到妈妈怀里来,黑夜里有大灰狼”。
家长的每一次大惊小怪,都逼着孩子对自己寸步不离,更逼着孩子往胆小懦弱的方向成长。
8. 剥夺独立
含在嘴里怕化了,捧在手里怕掉了,完全剥夺了孩子想要独立的心,这也是溺爱的表现之一。
“听我的,你还小,你不懂”;
“你这都不会,真笨”;
“这很难,你做不好的”。
上面这三句话,也是“剥夺独立型溺爱”的家长,最常对孩子说的话。
从小就被剥夺了独立性的孩子,习惯性地依赖父母,没有自己的想法,成为了那个毫无担当的“妈宝男”。
9. 害怕哭闹
孩子一哭,家长就妥协,这亦是父母溺爱孩子的表现之一。
当孩子第一次通过“哭闹”尝到甜头后,就会知道,这样的方式,家长会投降依从。
而下次一旦再遇到不如意,孩子就很可能再次以哭闹要挟父母。
这样的孩子,在性格中,早已播下了自私、无情、任性和缺乏自制力的种子。
10. 当面袒护
曾看过一个新闻,一名13岁的男孩,伤害7名幼童,正是反映出了“袒护式溺爱”的恶果。
当男孩犯下了大错后,男孩的妈妈不但没有道歉,反而是忙着替儿子开脱,辩称儿子智力发育迟缓。
诸如此类的案例,数不胜数。
这些孩子之所以养成如此扭曲的性格,正是因为家长一再地袒护,无条件地成为孩子的“保护伞”和“避难所”。
指望妈妈能引导他走上正确的道路,几乎是不可能了,只希望他不会成为第二个“孙小果”。


美国学校给父母的备忘录中有一条说道:
别溺爱我。
我很清楚地知道,我不应该得到每一样我所要求的东西,我的无理要求只是在试探你。
清清楚楚、透透彻彻,这才是孩子的心声。
爱孩子,并不是对孩子有求必应,也不是对孩子一味地迁就和忍让,这不是爱他,而是害他。
我们要做的,是有原则地爱他,这才是爱和教育的真谛。
点个“在看”,愿所有的父母,都能走出溺爱,教会他做人的正确方式。


| 来源:朗读君(ID:langdu120),每日分享小学语文、数学、英语等各科学习资料和家长教育心得。
页: [1]
查看完整版本: 一块糖,害了一个孩子,却惊醒全国无数父母!这10种溺爱孩子的方式,你中招了吗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