旧版 |加入收藏 | 设为首页 | 会员中心 | 我要投稿 | RSS
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 > 读书生活 > 小说

历史上的父子宰相

时间:2012-12-10 15:27:27  来源:  作者:纪连海

在清朝著名的康乾盛世时期,中国安徽有一个非常有名气的家族,为大清王朝盛世的到来做出了重大的贡献,被人称誉为"五里三进士"、"隔河两状元"。这个家族曾经出过"父子宰相"--张英和张廷玉父子。

1张家的祖籍在哪里

说到这个家族,就有了一个问题:安徽人认为张英和张廷玉父子是安徽人。可是,也有的人说,谁说张英和张廷玉父子是安徽人啦?江西人第一个不同意!

江西人说,张英和张廷玉父子的祖籍就是江西!

认祖归宗、寻根问祖、缅怀祖先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特殊情结。

安徽人的证据有很多很多,不论是《清史稿》还是《桐城县志》,那都响当当的、明确无误地记载着,张英和张廷玉父子是安徽人。

可江西人也不含糊啊!不但也有相应的记载,而且证据还比安徽人的早上好几百年呢!更有甚者,江西人还说啦,我们的资料来源于张英自己的记载。这是怎么一回事呢?这可不是一件小事啊!

我想,人家江西人说到这张英和张廷玉父子的祖籍是在江西,那就一定会有充足的依据。

江西人说,张英和张廷玉父子的祖籍是在"江西鄱阳瓦屑坝"。还说这个"江西鄱阳瓦屑坝"应该是与"山西洪洞大槐树"相提并论的我国明代两大移民的集散地之一。还有的说法比较宽容,说"江西鄱阳瓦屑坝"应该是与"山西洪洞大槐树"、"南京杨柳巷"和客家人之源"福建宁化"并称为我国明代四大移民的集散地。

要说"山西洪洞大槐树",我们北方人都清楚。可是说起张英和张廷玉父子的祖籍是在"江西鄱阳瓦屑坝",很多人--包括很多学习历史、研究历史的人都不知道。

这就有了问题了,人家江西人不会造谣吧?这个责任可是非常重大的啊!

我们还是来简单介绍一下据说是"墙内开花墙外香"的"江西鄱阳瓦屑坝"。

2"瓦屑坝"与鄱阳莲湖"瓦燮坽"

这个"瓦屑坝",无论是从历史上的归属来讲,还是从历史上的写法来说,都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。

瓦屑坝,在很多家庭的族谱中有"江西瓦屑坝"、"鄱阳瓦屑坝"、"鄱阳桃花渡瓦屑坝"、"瓦屑坝叶家村金鸡岭"等不同的写法。还由于行政区划的因素,有"江南路豫章瓦屑坝"、"饶郡瓦西坝"、"江西饶州瓦西坝"、"饶州府瓦西坝"、"江右瓦西坝"等多种提法。"江右"就是"江西"。据魏僖所著的《日录杂说》上记载:"江东称江左,江西称江右。盖自江北视之,江东在左,江西在右。"历史上有"江右王门学派"、"江右诗派"、"江右商帮"等流派。

由于口耳相传,"瓦屑坝"的"屑"字在写法上千差万别:如瓦西坝、瓦砌坝、瓦基坝、瓦家坝、瓦集坝、瓦渣坝等。瓦砾在今鄱阳方言中仍读作"瓦屑"、"瓦叽仂"。我于2008年1月24日在百度搜索了一下"瓦西坝",找到了相关网页864篇,而同一时刻,我在百度搜索了一下"瓦屑坝",找到了相关网页5740篇。

其实,"西"、"屑"读音接近。瓦集坝、瓦砌坝、瓦基坝、瓦渣坝等,都是"瓦屑坝"的错读错写。有意思的是,还有写成"挖心坝"的,说当年官方逼着大家移民,如果不走就要被"挖心"。

"瓦屑坝"的"坝"也有其它两种不同用字:"瓦屑坽"和"瓦屑墩"。瓦屑坽、瓦屑墩都见于史珥(史珥,字师戬,号汇东,鄱阳镇人,生卒年不详。史珥博览群书,精通经史,是乾隆十二年--1747年的举人)《续瓦屑坝考》:"鄱地以瓦屑坝得名者,莫着于瓦屑坽。""瓦屑坽"的"屑"目前在鄱阳写成"燮",应该是源于莲湖一带文化人的附庸风雅。他们认为郑板桥的那个"燮"很有文气,于是舍简求繁。鄱阳人读白字用白字也是司空见惯,如将"宣化桥"改成"鲜花桥","馆驿前"写成"管驿前",有的是弄巧成拙,有的则贻笑大方。

关于"坽"字,《现代汉语词典》、《辞源》、《辞海》均查不到,但在互联网上可以找到一种工具,叫《汉典》,其中对"坽"字的释义是:"《集韵》郎丁切,音灵,峻岸也。"在1985年3月出版的《波阳地名志》中,专门列举了一个"方言用字表":其中有"坽"、"垱"、"仂"等。"坽"在鄱阳方言中,声母读D,意思是指小河、小溪。鄱阳以"坽"为地名的还有不少,如麻埠坽、鸳鸯坽、张家坽、南湖坽、兰溪坽、坽口等。

来顶一下
返回首页
返回首页
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
用户名: 密码:
验证码: 匿名发表
推荐资讯
我的家
我的家
历史上的父子宰相
历史上的父子宰相
sponsored links
相关文章
    无相关信息
栏目更新
栏目热门